性命雙修.成就佛心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性命雙修.成就佛心

修性即修心性,修命是續長生 (物格.知至.意誠.心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


您沒有登錄。 請登錄註冊

丹道周天和經絡周天、意念周天-出處:靜逸堂

向下  內容 [第1頁(共1頁)]

泊客

泊客
將官
將官


丹道周天和經絡周天、意念周天


 


 出處:靜逸堂


 


 


  (一)卦爻周天,亦稱丹道周天。


                    是宋朝以後興起的一大門派。六十四卦中有十二消息卦,代表陰陽消長的規律。練周天功的人把十二消息卦用搬運小周天,身前六爻,背後六爻,即身前、背後各有六個部位,稱六規程,按規程轉周天,故稱卦爻周天。又把這種功法稱為丹道周天是因為它強調結丹(意念周天不講結丹,經脈周天雖然也講結丹,但更強調氣脈和神)。


                    所謂「丹」實為質量與形體變化了的氣。正宗丹道周天從下元入手練,即從守下丹田入手。從守下入手的丹道周天,因其用以運周天的精、氣不同,即所謂水源的清濁不同,又有三種丹法:


                    第一種水源純潔,為丹道正宗,即在練功至一念不起之寧靜狀態時,腎陽發動,出現高度性衝動,但沒有性慾;或於睡覺中沒有做夢而出現無性慾之性衝動。二者都屬元精,以之運周天可練成金丹。


                    第二種是有性慾的性衝動,是用濁精運周天,不能結真丹,只能結幻丹。


                    第三種是夫妻生活中出現高度性衝動時,中止性生活,以這種精運周天結的丹叫泥水金丹(以其拖泥帶水不清淨故名)。


     對於濁精,有的門派認為採用一定的功法可以化濁為清,即將濁精用意念運至百會,從百會向上出去,於距頭頂一尺高處,向左、向右各旋轉12次至36次,便可化濁為清。正宗丹道周天的特點是用元精、元氣運周天。所謂元精是指未化為生殖之精的精,其實也就是元氣。由於這種周天功是以腎陽發生來轉周天,所以要從守下田入手守下田的具體位置是在肚臍與命門連線之前七後三的位置,即將連線分為十等份,從前面數為第七等份,從後面數為第三等份處。因為意守該處感到是黑洞洞的,所以也稱之為南海觀陰。口訣是color="#0070C0">行守而後忘。先守後忘至為關鍵。意念往下田集中便不再想,就可以使氣自然集中,氣多了自然出現盛陽反就,即出現無性慾的性衝動。如果守而不忘,便容易與後天意念結合而出現性慾,成為濁精就不能用了。


            個人心得:小弟是意守五五中心點,『下指令』後,全身放鬆,會感覺肚臍、腹部一直往內縮,好像有一股引力拉進來,肚臍、命門相對拉近,此時,也不管三七是否二十一,把自己當成死人一樣,任他擺佈。漸漸的,感覺『會陰』上提,手腳毛孔有針刺感,全身之氣一直往那邊集中。


                運周天講究火候,有所謂文火、武火和沐浴。


                武火指用強呼吸以煉精化氣,所謂火逼金行。


                文火指輕微呼吸使內氣自然變化。古人常以子、丑、寅、卯、辰、巳、六具陽時稱為陽符,以午、未、申、酉、戌、亥六個陰時稱陰符。運周天時氣從背後上升叫進陽火氣從體前下降叫退陰符。進陽火、退陰符都要用呼吸,否則不能結丹。在進火與退符過程中各有一個不繼續進火或退火的時間,採用自然呼吸,稱為沐浴。


                怎樣配合呼吸運周天,至關重要,各家功法不同,都秘而不錄,屬於龍門派的《伍柳仙宗》在諸古籍中對周天功講述最為詳細,唯在這個問題上也只用比喻而不直言。柳華陽在《伍柳仙宗·金仙證論·風火經第六》中引伍守陽的話說:「子至巳六時為陽,陽合乾,故用乾爻乾策,乾爻用九,而四揲之為三十六,故陽火亦用九,同於四揲。子丑寅以次,皆用四揲之三十六。午至亥六時為陰,陰合坤,故用坤爻坤策,坤爻用六而四揲為之二十四,故陰火亦用六,同於四揲。午未申以次,皆用四揲之二十四。陽時策百一十六,除卯陽沐浴不用乾,用實一百八十也。陰時坤策一百四十四,除酉陰沐浴不用坤,用實一百二十也。合之得三百息,周天之數也。閏余之數在外,蓋三百數者實非三百息,皆譬喻辭也。」這段話說三百六十或三百的數是呼吸數,但雙不是呼吸的實際次數。其中奧秘龍門派不外傳。所謂「四揲之」是講一個呼或吸分四次用。至於怎樣分四次用,被視為至密。


                《伍柳仙宗》中的《仙佛合宗》最後答太和、太乙問的一段對話,對這個問題回答了很多,但不披露真情,說得到口訣就都對,不得口訣就不對。我們亦不宜於此公開披露。配合呼吸運周天的方法各家互異,但實質是一個都是練高度的意識自控力。性衝動是人的生命本能,生命本能最難控制,用呼吸把情志領走的作用屬於移情,做到能夠控制生命本能,意識的力量便大大增強。


                 個人看法:意念配合呼吸導氣,各門派皆有密傳。但是,一定要注意『氣』是否足夠,否則會頭昏腦脹。因為『意念』會強行動腦,氣走經脈,也氣聚頭部。之前,小弟誤練『意引』,也不知『拍頭散氣』,導致整天頭漲欲裂,無法睡眠,虛火上升。所以,個人覺得,氣足,他自己就會自己跑,意念牽引則需要『明師』指引。


       卦爻周天的正宗是從下元入手練,但也有從上丹田(如金山派)和中丹田(如青城派)入手練的。


    守上田的有兩種練法:一種是意守印堂,讓氣從印堂向前放出一尺遠,然後收回,從背部下降至會陰,然後運周天。另一種是守住印堂,先有發緊感覺,以後當出現涼感時,便將氣下引轉周天。


    守中田的方法不走陽精而走元氣,意守中脘,呼吸之氣在中脘處不出不下,待至呼吸綿細、真氣充足後,引氣向下丹田運周天。


 


                卦爻周天是先運小周天,結注丹,然後運大周天,結大丹。


                結丹便能長壽。古人以白髮變黑、落齒更生為結丹的標誌。卦爻周天從採藥運周天到最後粉碎虛空有很多步驟。練小周天足300周天後,出現馬陰藏相,即生殖器往回收縮。馬陰藏相的機理是:出現性衝動時使精不外放而內收,生殖器就不顯了,精能放也能收,功能就全面了。馬陰藏相之後是陽光三現,這時小丹結成開始進入采大藥結大丹,意守部位從下田上升至中田。然後結胎,升入上丹田開天門,「嬰兒出竅」。所謂嬰兒出竅其實是意念與氣結合聚成嬰兒狀。嬰兒出竅之後便演神,演神之後把嬰兒收回丹田養育,氣越來越充足,可以充斥全身毛竅,全身毛孔發氣光。


                最後一步叫「粉碎虛空」,即氣光從毛孔發出,與體外虛空相接,使人體皮膚與外界的界線沒有了,人體的外層粉碎,與虛空一致了。古人講練氣功可以成仙,其實是改變人體健康層次,使人體內的混元氣這一生命的最根本物質發生變化,變得更加精細,可以用意念調動而出入週身各個部位,乃至週身的細胞。這樣,人調動自身生命活動思的能力便大大提高了。


 


    (二)經脈周天。


                經脈周天是根據中醫經絡理論按人體經脈環行來運周天,它與醫學氣功關係密切。練經脈周天前可先練內臟小周天。根據中醫理論,內臟的位置:腎在下,肝在左,心在上,肺在右,脾在當中。意念按腎(下)、肝(左)、心(上)、肺(右)、脾(中)這一順序想內臟小五行。待體內氣足後再練經脈周天。也可以一開始就直接練經脈周天。對於經脈周天,已故周潛川言之較詳,現轉錄於下。


 


            「此功法分為三部:1.端正坐勢;2.練氣吐納;3.修脈搬運。這三部方法是互相聯繫的。現循序敘述如下:


 


            1.    端正坐勢。在未上坐之先,必須松衣解帶,然後再全身放鬆。坐勢採用「跏趺坐」,其做法如下:


                (1)盤腿坐。先準備好一個坐凳,二尺見方,前面兩隻腳高二寸,後面兩隻腳高五寸,前低後高,呈緩徐的斜度,上面再鋪上一個薄棉墊子。如沒有這種特製的凳子,可在硬板床上,後面鋪個墊子也可。但不能坐軟的沙發或鋼絲床。冬天盤腿可用一條薄毛毯圍覆著雙腿。夏天可用一條布巾覆著。


 


                        初練功的人不宜用「單盤」,更不宜用「雙盤」,只宜用「散盤」。散盤做法是先把雙腿放平,貼著坐凳,同時要把腰腿放得很鬆,隨即先卷盤右腿,把右足的後踵輕輕低觸在「會陰穴」(穴在前陰與後陰中間);接著再把左腿卷盤,同時將左足的後踵,輕輕牴觸在右足的「跗陽穴」(穴在足脛彎的凹陷中,解 穴附近)。這樣練得純熟,腿不發麻了,再改為「單盤」。單盤也練得熟了,再進一步練「雙盤」。


 


                        如果在練功中腿盤麻了,可以左右交換一下,但仍須照舊輕輕牴觸穴和跗陽穴。這樣盤腿,腰腿會自然地放鬆臀部自然穩坐,不必把臀部向後凸出。


 


                 (2)豎脊。在盤腿之後,要把背脊骨調整成筆直,不可駝背彎腰和前俯後仰,但又要放鬆,不能硬勁強直,才合標準。其方法是把雙肩微微上聳二三分高,使每一個脊椎骨自然地重迭筆直,鬆緊合度,不會硬勁強直。


                        小弟心得:腰幹要端直,加強支撐力,自然會縮腹。


                 (3)含胸。在調好脊柱之後,隨即調整胸部,以胸部微微抽內陷凹進標準。陷凹的部分限於膻中穴與玉堂穴之間,即在兩個鎖骨交接處與兩乳之間,成為三角形的地帶,使這三角地帶微微陷凹進去,這叫做「含胸」。這是控制肺部呼吸量的一種主要方式。在具體做時是把兩手掌握好之後放在臍下,同時兩肘尖微微朝前方「飛開」,即把左右兩個肘關節從後面向正前方移開約二三分,有如雀鳥張翅欲飛的樣子。這樣,就會很自然地做到含胸的標準。


                  小弟看法:『含胸』,實是擴大胸部,兩肩前微扣、挺胸、自然舒暢為原則。


                          手心向上分至於兩膝處,與百會成一三角氣場,聚氣較易。當身體可吸入真氣後,手心會自然向下翻。


                          若手心交疊,拇指相抵,當進入氣場運行時,兩母只會向上撐,成一拱橋狀。


               (4)握手。含胸和握手是同時操作的。握手的方式很多,舊說名叫「結手印」。根據內景發經絡理論,手三陰和手三陽的氣脈運行都出入循環於「井穴」,井穴又皆在十指尖上,而手部的三陰三陽氣脈經絡又統轄於足部。因此,在練功的時候既要盤腿,又要握手,這是控制氣脈循經流注的一種有效方法,不是迷信。


                     小弟看法:十指交扣也不錯。


                陽虛或氣虛者的握手方法是把掌心向上,手背向地,把左掌放在右掌上,也可把右掌放在左掌上。兩掌重迭好之後,順著自然的姿勢,適應地放在肚臍下,輕擺在腿上,或隨自然倚托在小腿外邊。其要點是必須把兩個大拇指尖微微地接觸,並略微向掌心內收,以兩指筆直、自覺有一股內勁自然發出,互相牴觸為標準(但要注意這不是故意用勁而成的)。


 


               (5)垂簾。垂簾是把眼皮微微合攏,只留一線微光,其做法有兩種:一種是把上眼皮向下合,微露一線外光,另一種是乾脆把眼皮輕輕合上,一點光也不露。初學的人,以採用微微合攏、留一線外光為宜,因為功夫練到「歸元」的境界,眼會自然閉合,會向內抽縮似地閉著。又因為初學的人完全閉眼,容易昏沉,易生雜念。


                    小弟看法:若能控制自己不昏睡,閉眼亦可。可惜,很不易,一不小心就會恍神失控。


               (6) 舌。 舌是舌抵上顎,但千萬不可用意識或著力翹著舌尖抵 上顎,而應當始終保持自然,否則可能影響靜功。功夫深了,舌頭會自動卷折鎖著「鵲橋關」。這是內景功夫的一種自然表現。有些書籍叫人把舌尖有意地翹起去 上顎,是不合理的。 舌方法的要點是輕輕把齒和攏,同時把上下唇吻合閉攏,舌尖即會自然抵 上顎與上牙齦之間,這才是 舌的標準要求。


                    小弟看法:捲舌、抵上牙齦後方上顎兩凹處,剛開始世要刻意,平時常練習,最後會無意識的完成。


                                        靜坐時,氣場流動,津液生得快。氣場強時,舌會倒捲後縮成鎖侯狀。若練到氣過咽喉,更需抵上顎。


            2. 練氣吐納。練氣吐納即運用呼吸方法一吐一納,呼氣吸氣,是鍛煉臟腑的一種重要的內功。這種方法分為「順呼吸」和「逆呼吸」兩種。照平常的習慣呼吸,一吸肚皮鼓起,一呼癟進去,這叫做順呼吸;與此相反,一呼肚了鼓起,一吸癟進去,這叫逆呼吸。


                   小弟看法:當初練太極拳時,即是吸氣入橫隔膜,腹凹。吐氣入下丹田氣海,腹凸,丹田有飽足感。


                  周天搬運法採用鼻呼吸的方式。初學的人採用順呼吸為最方便而又合理,一直練到火候深了,再採用逆呼吸,才容易掌握。


 


                  鼻呼鼻吸必須配合「神與氣合」。所謂「神與氣合」,是指把念頭與呼吸的一進一出、一吐一納而為一,不可分離,也就是說把思想集中,隨著呼吸運動。當呼氣的時候,氣向外面吐出,同時肚皮相應地向內癟,念頭也隨著它癟進去,自下丹田呼氣外出。當吸氣的時候,氣自鼻孔內吸,下至丹田;同時肚皮相應地向外鼓起,念頭也隨著吸氣入內,而下至丹田。這種吐納方法含有「升、降」的作用,以「活潑自在」為原則,而不用「意守丹田」的死守方法。


                小弟看法:氣要勻,要長,專心練,冬天都會出汗。


            3.    修脈搬運。首先要瞭解什麼是「脈」?「脈」與「氣」又有啥關係?什麼是「搬運」?「脈」與「搬運」的關係又怎樣?懂得這些簡明的概況,練功就有下手處了。


 


                   在下坐之後,呼吸時要「神與氣合」,調息練氣,進出吐納,上下升降,不斷地呼吸著。如果在練氣當中,把「神與氣合」的方法掌握純熟了,即會感覺在下丹田里因此呼吸的長降而產生一團「熱氣」,古人叫做「先天真氣」,其意思是與呼吸「後天空氣」有分別的。「真氣」的象徵是一個「熱感」,這團熱氣因呼吸的深、長、升、降作用愈聚愈多,聚到了相當的程度,即會隨著一定的道路流行。這種熱氣流行取名曰「脈」,脈所流行的路線名曰「脈道」。綜合全身的脈道,即手足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的「經絡」。運用呼吸的方法,把這股真氣的熱流,循著脈道的經絡循環流注,周遍全身,周行一個大圈子,仍舊回到丹田里,這種練功方法就叫做「周天搬運法」。


                 小弟看法:這不是『先天真氣』,應是『後天穀氣』,自身體內的能量,來自於穀物飲食精華。


                       『先天真氣』,應當是百會穴開啟後,引入的宇宙能量、先佛加持力。


                    所謂「神與脈合」和「神與氣合」,是指兩個階段,聯繫這兩個階段叫做「捨氣從脈」。


 


                    先用「神與氣合」的方法打好調息的基礎,這是第一個階段,即丹田里產生了熱氣。在熱氣產生以後,就是第二個階段,這時即放棄「神與氣合」,改為「神與脈合」。


 


                    熱氣在丹田里生聚壯滿後,會自然地循經流行,這時就要把念頭也隨著它流行的道路前進,這就叫「神與脈合」。


 


                    熱氣產生時,放棄「神與氣合」,而改用「神與脈合」,這種交換關係,叫做「捨氣從脈」。


 


                    整個說來,練功的過程是先把念頭集中,隨著呼吸一吐一納,繼而丹田產生了熱氣,就根本不管呼吸了,而要把心念集中到丹田的熱氣上來,思想不要開小差。繼續下去,丹田的熱氣會從丹田開始流注循環。這時,念頭必須隨著它流走,一直從背後上行到頭頂,下至面頰,再下入胸腹,然後仍然回到丹田,自始至終念頭都要跟著它,這樣才算是真正做到了「神與脈合」。


 


                    在真氣發動之後,不論在丹田里醞釀生聚,或者已循著經絡道路流行,千萬不可用意去引它領它,而只能跟隨著它自然流行,亦步亦趨,順應自然,一點也不能勉強或急躁。這是運用「神與脈合」的要點,名叫「照法」,是「內視」功夫的初步,以做到活潑自在為原則。


 


                    有些人對真氣的流行,不能順應自然,而胡亂使用「領法」,妄用意識去當頭「領氣」,造成不良後果,因而出現偏差。「領法」本來是練氣的口訣之一,有它專門的用處。但在這樣的場合,卻千萬不可使用,因為初練功的人不瞭解經絡道路的方向和大小交會的岔路,又因功夫太淺,不能控制氣機的進退和指揮它分經流注。如果妄用意識去當頭號引領,則等於瞎子引路,很可能引到懸崖,前途不堪設想。


 


                    真氣在丹田里產生以後,因為「火候」不足,先期只能在丹田里醞釀著,一直到火候充滿,才會因滿而溢,就像江河之與湖澤,發生流注調節的作用,才開始向外流動。


 


                    在這一階段,必須謹守禁忌事項的要求,身心二者都要放鬆,恬然怡靜,不能緊張,免除急躁,連歡喜的意識也不能有,只有平淡視之,把念頭與它合而為一,活潑自在地順應自然,跟隨著它流注,循環一個大周天。


 


                    真氣在丹田里發動生熱時,或在背後循著經絡上行時,那股熱流不可能太熱,只允許它有溫暖的成分,如象喝了美酒,微有暖意,所謂「如飲醍醐」,令人舒適,不能像烤火或者熨斗燙熱一般。這種生熱發暖的現象舊說名叫「起火」,練功出了偏差名叫「走火入魔」。暖熱的大小程度,舊說名叫「火候老嫩」。如果火候太大,熱氣動過高,必須張口哈氣,念「哈」字訣去調伏,聲音要逐漸下降。


 


                    運用哈字訣的方法是,張口平舌念「哈」字音,氣要綿綿不斷地向外呼出。如此一經念動哈字音,則熱氣即會減低,同時胸部的氣也立刻下降。但不可念動多次,只能適可而止,否則熱氣全消。


 


                    所謂大周天的循環,有它一定的軌道。這軌道是循著二十部脈道的經絡路線流注運行的。真氣在丹田里首先向鎖鑰任、督、沖三脈的「陰 庫」(即會陰穴,在兩陰之間)流注,折而走向「尾閭關」(在尾閭骨第二節中)。熱氣到這兩個地方衝力比較大,動觸的感覺很明顯。再由尾閭關分兩支流注,夾脊上行,直上腰脊第14椎兩旁的「轆轤關」,由此繼續上行,通過背、胛、肩、頸部,直達後腦枕骨稜下的「玉枕關」。初學的人只覺一片熱氣上升,功夫深的人則分四支上行。上述這段行程,即所謂「逆運法,通三關」。


 


                    氣脈遠行至此,其勢已緩,故一般練功的過程,在玉枕關通過較慢,而熱氣亦減小了。再由玉枕關繼續上行,越過頭頂的「百會穴」,同「厥陰肝經」的氣脈會合,仍舊前行,轉變為向額顱面下注,與手三陽的氣脈大會於「祖竅」(兩眉中心略下些,又名額中、山根,但非天目)。由「月窟」下入目中,復出於「龍宮」(在大眼角上下眼瞼有穴如星之處),循鼻兩旁夾井灶(即鼻孔),下至上唇,左則轉而向右,右則轉而向左,在「人中穴」交*
而過,與「任脈」、「衝脈」相會(女性則會於「乳根穴」)。這一段的行程,在頭面部分,已不感覺熱,只感覺是分五條道路,自頭下面有如小蟲爬行,又似塗抹薄荷水,感覺也非常明顯。


 


                    再從此下前項至「挨刀紋」(即項部橫紋),循「人迎」、「氣口」兩穴(喉結旁)下入「缺盆」(肩窠凹中),與全身氣脈大會於「膻中」(兩乳之間)。這一段行程,蟲爬現象減少,若有若無了。


                    從膻中分主從二支:主支由內裡直下,歸入於丹田,名叫「中脈」;從支則由「乳根」自胸膈下行,入於「日」、「月」雙穴(在臍中兩旁微上凹中,非針灸之日月穴),還合於下丹田,入竅歸元。這樣循環一遍,即是大周天的功夫。此時歸元入竅的感覺,則另有一番滋味,微微出汗,神清氣爽,輕鬆愉快,所謂「如灌甘露」即指此。


 


                    當真氣歸元,還於下丹田的時候,另外覺得有一股潛在吸力把肚皮向裡吸緊,很像肚皮已貼著了背脊骨似的;同時又覺得丹田里的真氣,有似香煙繚繞,悠遊自在,蕩漾漾,輕飄飄,似動似止,載浮載沉;又像鐘錶的擺,左右相應擺動似的,即舊說「氤氳紫氣」。


 


                    此時,仍然把念頭隨著肚皮向內吸昆吻合在一起,一點也不能分心動念,既不可歡喜,也不可驚懼,切切實實地跟隨著它向裡吸入,一直覺得真氣已不再向內吸的程度,即把念頭集中在吸貼最緊的地方,這地方不會很大,一般說來只有雞蛋大,或者鴿蛋大(功夫深了只有豆大)。如此把念頭集中在這最後一點,一心一意「定住」在那裡,連「氤氳紫氣」也不動了,久久練習,功夫即會進步到「清靜境界」,牙關也會閉緊,眼睛也會內吸,呼吸微細,綿綿不斷,吸多呼少,這樣已經達到比較高度的休息程度,比睡覺更能恢復精力,收效快又省事。如果不想繼續練了,則把念頭分開,全身放鬆,慢慢起坐,算是練完一趟功夫。


 


            4.    收功(咽津導引)。練完一趟功夫,即張開眼睛,把眼珠溜轉二三次,眼皮眨動幾下,即把口裡的津液分成三五口,慢慢吞下,且須以意識送入丹田,然後再舒手伸腿,用掌在面上隨意磨擦,輕拍幾下腰腿,隨意走走,不必拘執。」


 


                    無論經脈周天或卦爻周天,在周天運行受陰時,皆可借助開關法以解決,現將《丹亭真人傳道秘笈》開任督諸關濁輯於附錄六。


 


    (三)意念周天。


                意念周天就是用意念依次去想體內若幹部位,使體內混元氣按一定路線運轉。它不需要真氣發動,只要按著一定路線去想體內,慢慢體內就會產生熱感。意念周天流傳自唐、宋,其後越來越盛行,在民間流傳尤為廣泛,民間氣功、武術氣功多屬意念周天。古法意念周天是在虛極靜篤之後意念在玄關竅裡轉周天,與後世不特虛極靜篤,精神一集中便用意念轉各種形式的周天不同。後世之意念周天運轉形式很多,有小周天、大周天、走十二經脈等等。武術氣功的意念周天多為轉丹田,即從肚臍到命門會陰反覆轉動。古人貶責意念周天是沒有麥子空磨磨,猶如無水空煮鐺,會練死人。實為偏見。練意念周天,在用意念轉周天的過程中可增強真氣,習練久之,真氣充足,轉運成習慣,不用意念氣也自然轉動,也可以達到法輪自轉的高層次。練意念周天很快就可以通周天,但與自然周天、經脈周天和卦爻周天一般需幾年功夫才能練通的內容不同,效果也不同。


                 小弟看法:體內無真實能量,恐落入『妄想』『幻想』境界。自認為有,其實甚麼都沒有。


                以上介紹了卦爻周天、經脈周天和意念周天三種周天法門。一般而言,卦爻周天是從精入手,煉精化氣;經脈周天是從氣入手,使丹田真氣入於經脈;意念周天從神入手,用意念搬運體內混元之氣。三者都要以清靜為前提。


回頂端  內容 [第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